close

 

File:Batmanlee.jpg

1938年初,由於動作漫畫中超人的成功,讓全國出版社(National Publication,DC漫畫前身)的漫畫部編輯開使尋求更多的超人英雄出版品。鮑勃·凱恩為回應此一需求而創造出了蝙蝠俠。合作夥伴比爾芬格回憶肯恩:

「 ... 有一個人物的構想名為「蝙蝠俠」,他想要我看看他的設計圖。我到了肯恩家中,他畫了一個外型非常類似超人的人物,我記得是穿著有點...類似紅色的緊身裝,還有靴子……沒有手套,沒有護腕……戴著一個小型眼罩,藉著繩索擺盪。他有兩個突出的硬式翅膀,看起來像是蝙蝠的翅膀。在人物的下方則是一個大標誌……蝙蝠俠。 」

芬格提供的建議包括了賦予蝙蝠俠全罩式的頭套以取代眼罩,用披風取代翅膀,加上手套,並除去原本服裝上紅色的部份。芬格聲稱自己設計出布魯斯韋恩這個名字作為蝙蝠俠的祕密身分:「布魯斯韋恩的名字來自於蘇格蘭愛國者羅柏特布魯斯(Robert Bruce)。韋恩是個花花公子,來自貴族世家;因此我想找一個有殖民時代氣息的名字。我試了亞當,漢考克...最後我想到了瘋狂的安東尼韋恩(Mad Anthony Wayne)。」蝙蝠俠的個性,人物歷史,視覺設計,以及裝備,許多靈感都來自於1930年代的大眾文化,包括了電影,大眾雜誌,連環漫畫,新聞頭條,甚至是肯恩本身。肯恩特別提過蒙面俠蘇洛(The Mark of Zorro, 1920)與The Bat Whispers(1930)兩部電影對他創造與蝙蝠俠相關圖象符號時的影響;而芬格將蝙蝠俠描繪為偵探與科學家的靈感則源於其他的文學角色如野蠻博士(Doc Savage),魅影俠(The Shadow),與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

肯恩協議放棄了蝙蝠俠的擁有權,獲得了補償金以及在每本蝙蝠俠漫畫上強制署名的權力。此一署名一開始並未聲明「蝙蝠俠由包柏肯恩創造」;而只是單純的在每個故事的首頁寫上他的名字。肯恩的名字在1960中期消失於漫畫上,取而代之的是每個故事的真正編劇與畫家名字。在1970年末,當捷瑞席格(Jerry Siegel)與喬修斯特(Joe Shuster)在超人漫畫上開始獲得超人由兩人「創造」的頭銜,再加上莫頓馬斯頓(Moulton Marston)也開始獲得創造出神奇女俠(Wonder Woman)的註名後,蝙蝠俠漫畫上才開始標明「由包柏肯恩創造」與其他的頭銜。

反觀芬格則未獲得相同程度的認可。雖然他自1940年代以來便獲得在DC其他作品中創作的頭銜,一直到1960年代他才開始獲得在蝙蝠俠漫畫中少數的編劇頭銜;舉例來說,在蝙蝠俠169期(1965年二月)的讀者來函區中,編輯茱歷亞書華茲(Julius Schwartz)指明芬格為蝙蝠俠常見的敵手謎語人(Riddler)的創造者。然而,芬格的合約只提供他編劇的酬勞並沒有署名權。如同修斯特,席格以及其他漫畫的黃金時代前後期作者一樣,芬格對於全國出版社極為不滿,認為出版社拒絕給予他的創作適當的酬勞與頭銜。芬格過世於1974 年,DC在此時仍未正式的承認芬格為蝙蝠俠的創造者之一。但是肯恩本人在後來則十分樂於認定芬格的供獻,但也同時強調自己在創造蝙蝠俠時的地位。

 

 

早期(1939-1949)

File:Detective27.JPG

第一個蝙蝠俠故事發表於《偵探漫畫 #27》(1939年五月)。芬格表示「蝙蝠俠最初的編劇方向是打擊犯罪的硬漢小說風格。」這可以由蝙蝠俠在傷害或殺死罪犯時的毫不留情以及不在意使用槍枝等處看出端倪。蝙蝠俠漫畫一推出便極為轟動,偵探漫畫的銷售量急速攀升,因此在1940年蝙蝠俠開始有專屬於自己的同名漫畫。在當時全國出版社是業界中銷售量最佳也是最有影響力的公司;蝙蝠俠與全國出版社旗下其他的超級英雄如超人是奠定該公司成功的基石。超人與蝙蝠俠兩個角色一起合作於 1940年開始出版的World's Best Comic,該系列漫畫後來改名為World's Finest Comic;在這段時期的作者包括了捷瑞羅賓森(Jerry Robinson)與迪克史邦(Dick Sprang)。

 

(註二)

隨著最初幾個蝙蝠俠漫畫的推出,許多新的元素開始逐漸出現,而肯恩對蝙蝠俠的描繪也慢慢的演變。肯恩提到在六期漫畫中,他將人物的下巴逐步加長,並且將蝙蝠裝的耳朵也拉長;「差不多一年過後他就差不多成形了,我成熟的蝙蝠俠。」肯恩說。蝙蝠俠著名的配件腰帶(Utility Belt)出現於偵探漫畫29期(1939年七月),接著在31期(1939年九月)中介紹了蝙蝠迴旋標(Batrang)與第一部蝙蝠造型的車輛,而蝙蝠俠的由來則是在第33期(1939年十一月)中被揭露。蝙蝠俠早期鐵血硬漢的描繪在1940年偵探漫畫38期中因蝙蝠俠的小男孩助手羅賓的出現而開始軟化。羅賓是因為芬格的建議而設計出來的,他認為蝙蝠俠需要一個類似福爾摩斯小說中華森(Watson)的角色讓他可以對談。雖然肯恩比較喜愛獨行的蝙蝠俠,但是羅賓的出現讓漫畫銷售量幾乎成長了兩倍,連帶的引領了漫畫人物「少年助手」的風潮。蝙蝠俠第一期值得注意的不只是介紹了兩個蝙蝠俠最揮之不去的反派對手小丑(Joker)與貓女,另一個重點是蝙蝠俠開槍殺死了一個怪物巨人。此一故事讓編輯惠特尼愛斯伍(Witney Ellsworth)發佈了編輯命令禁止蝙蝠俠再殺人或使用槍枝。到了1942年,蝙蝠俠漫畫的編劇與畫家已經建構完成大部分的蝙蝠俠設定。二次世界大戰後,DC漫畫公司「採用戰後的編輯走向,減少社會評論而改求輕鬆的少年幻想故事。」此一編輯導向對於戰後時期的蝙蝠俠漫畫影響極為明顯;1940年代初期漫畫中描寫的「嚴峻且危險的世界」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蝙蝠俠被塑造成一位值得敬慕的公民與父執輩人物,身處在「明亮且多采多姿的環境」中。

1943年,第一部蝙蝠俠電影問世

(註二)

五零年代與六零年代初期(1950-1963)
蝙蝠俠是在1950年代當漫畫銷售量低落時仍持續維持出版的少數幾個超人英雄。在超人76期(1952年六月)名為「世上最強組合」(The Mightiest Team in the World)的故事中,蝙蝠俠首次與超人搭檔合作,兩人並互相發現對方的真實身分。鑑於此故事的受歡迎程度,World's Finest Comics因此重新翻版開始連載兩位英雄人物合作的故事,取代原本該系列漫畫中蝙蝠俠與超人分別當主角的故事形式。兩位人物的搭檔組合是「在漫畫產業蕭條時期中少見的財務成功」。兩人合作的連載故事一直持續至1986該系列漫畫休刊為止。

1954年精神科醫生雷德里克·威爾塔姆 (Fredric Wertham)出版了一本名為《對純真的誘惑》(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的書籍,連帶造成大眾對漫畫產業的嚴厲審視,而蝙蝠俠漫畫正是其中之一。沃森書中的論點是孩童會模仿漫畫書中的犯罪行為,而這些漫畫書會腐化青少年的道德觀。沃森批評蝙蝠俠漫畫中存有同性戀的暗示,並認為蝙蝠俠與羅賓被描繪為愛人的關係。沃森的評論在1950年代造成了大眾的迴響,最後導致漫畫審議局(Comics Code Authority)的成立。戰後「較開朗」的蝙蝠俠基調在漫畫審議法生效後變得更加明顯。部份學者認為如蝙蝠女俠(Batwoman)與蝙蝠女孩(Batgirl)等人物的出現有部份原因是為了反駁蝙蝠俠與羅賓是同性戀者的指控,故事變得更加誇張滑稽,風格亦更趨輕鬆。

1950年後期,蝙蝠俠的故事開始轉變為科幻取向,這是為了仿效因改走科幻路線而成功的其他DC漫畫人物。如蝙蝠女俠,蝙蝠犬艾斯(Ace the Bat-Hound)以及小蝙蝠俠(Bat-Mite)等新人物陸續出現,而蝙蝠俠的冒險常與詭異的變形奇遇與奇妙的外星生物有關。1960年蝙蝠俠首次於The Brave and the Bold漫畫28期(1960年二月)中成為美國正義聯盟(Justice League of America)的成員,並數次在同年的正義聯盟漫畫中出現。(註一)

 

(註一)轉載自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8%9D%99%E8%9D%A0%E4%BE%A0

(註二)轉載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luketsu929/post/131201210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